《当代旅游》杂志欢迎您的投稿!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2021年第2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蒙自怎么游? ——回味带火旅游胜地的《芳华》
    《当代旅游》编辑部
    2021(25):1-6.
    [摘要](66) [HTML](0) [PDF 4.37 M](408)
    摘要:
    2  苏州民俗节庆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
    唐猛陈来生 董炜华李晓强 王海涛 翟丽华
    2021(25):7-9.
    [摘要](53) [HTML](0) [PDF 972.33 K](697)
    摘要:
    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对有传统文化方面旅游需求的旅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已经 成为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在“爆点”。本文针对苏州市民俗节庆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为苏州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3  榆林古城旅游文化价值分析
    叶改芸
    2021(25):10-12.
    [摘要](38) [HTML](0) [PDF 971.39 K](450)
    摘要:
    榆林地处陕西省的最北端,是“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之地。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明清 时期是她真正发展壮大的时期,无论是城市规模、经济、文化、艺术等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剖析榆林的 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发展榆林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先决条件。
    4  山东海洋文化和精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全国花
    2021(25):13-15.
    [摘要](7) [HTML](0) [PDF 977.01 K](426)
    摘要:
    山东海洋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脉络和发展轨迹,这为山东省海洋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丰富的文化支持。当下,山东的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融合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的协同度也有待提 升,传播体系和推介方式更需创造性地建构。文化和旅游应深度融合,共融共生,进而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 一、保护与开发的统一、旅游与文化的统一。
    5  旅游文化的再建构与“真实性”研究
    高霖
    2021(25):16-18.
    [摘要](25) [HTML](0) [PDF 982.09 K](582)
    摘要:
    我国人民休闲与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了满足客户对体验式旅游的 需求,很多旅游景区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基础上建构出新的文化元素,形成文化旅游中“互嵌式”文化再建 构,或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为旅游地建构“渗透式”文化。不同类型的文化再建构,是为旅游服务,但再建构 的文化因为“真实性”的问题,也引发争议。旅游文化的再建构,如何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又能满足游客 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6  旅游数字化建设助推扬州文创类特色小镇发展
    陈海鹏李德才
    2021(25):19-21.
    [摘要](10) [HTML](0) [PDF 985.65 K](664)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各行业逐步进入了数字化转型进程,对于集聚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特 色小镇建设而言,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区域化特色产业运营 也需要改变思维,进行智慧化创新。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的产业比较广泛,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本文根据扬州文创类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在融媒体发展驱动下探索特色小镇数字化转 型的路径,提升特色小镇品牌建设质量,推动落实产业、文化、旅游的髙质量融合发展。
    7  数字化营销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探析
    李潇璇
    2021(25):22-24.
    [摘要](206) [HTML](0) [PDF 989.60 K](1237)
    摘要:
    Web 2.0 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营销体系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到大众面前。旅游行业 中,游客的消费习惯会被数字技术深刻地影响,并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理念下的营销方式已经不 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使用数字化营销模式,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顾客满意度,加强 游客的客户黏性。因此,本文首先提出数字化营销对旅游景区宣传推广的重要性及营销平台的建设等问题与 内容,再分析景区营销创新必要性,最后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科学的数字化应用路径。
    8  陕西眉县特色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陈博
    2021(25):25-27.
    [摘要](87) [HTML](0) [PDF 1.06 M](638)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和农业现代化如何去融合发展、怎样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有 哪些,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本文以陕西省眉县为例,研究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的前景。从生态环境、旅游科技、民俗文化等方面着手,研究产业融合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从制 度完善、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融合产品和吸引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促进眉县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产业 深度融合。
    9  基于AR技术的安昌古镇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张赛英
    2021(25):28-30.
    [摘要](35) [HTML](0) [PDF 999.13 K](931)
    摘要:
    AR 技术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两者 有效结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以绍兴安昌古镇为例,利用 AR 技术实现路线定制、线路指引、线上购 物以及游后反馈的功能,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分析景区的各项效益,展示 AR 技术的市场潜力。
    10  六盘山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方利利
    2021(25):31-33.
    [摘要](106) [HTML](0) [PDF 1.06 M](542)
    摘要:
    六盘山地区是我国 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其中彭阳县因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地 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总体发展落后。为实现乡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合适的选择。本 文以彭阳县为例,通过 SWOT 分析地区劣势和优势,为六盘山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11  张家界石堰坪民宿旅游协作机制与利益诉求分析
    曾懿
    2021(25):34-36.
    [摘要](44) [HTML](0) [PDF 1004.36 K](603)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是承接市场需求的较理想产品,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对张家界石 堰坪村民宿运营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厘清乡村民宿利益相关体参与、利益分配的逻辑关系,并对利益相关体 的相互协作路径提出了思考。
    12  临海板龙剪纸艺术在台州乡村旅游产品中的运用
    方圆罗恒意严华清
    2021(25):37-39.
    [摘要](22) [HTML](0) [PDF 1.07 M](485)
    摘要:
    临海大田板龙属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身上以剪纸形式装饰各类纹样,具有台州本土独特的装 饰风格。旅游产品是旅游区的形象代言物,设计工作者将大田板龙剪纸纹样风格运用到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中,有利于树立台州本地的旅游品牌,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优势,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13  群众文化工作与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性探究
    李金利
    2021(25):40-42.
    [摘要](9) [HTML](0) [PDF 1011.63 K](400)
    摘要:
    群众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群众文化还可称为公共文化。从表面上 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群众文化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但事实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群众文化之间 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群众文化促进了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而乡村 旅游的发展又促进了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14  新时期在线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
    范妮娜
    2021(25):43-45.
    [摘要](8) [HTML](0) [PDF 1.08 M](467)
    摘要: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在线旅游企业借机修炼内功,积极甄 选优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为疫情下的战略调整和疫情后的全面崛起积蓄能量。本文通过调查疫情影响下 的在线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为新时期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15  “梦回江南”红色旅游项目设计
    黄丽明焦黎布丽布丽·阿赛提
    2021(25):46-48.
    [摘要](87) [HTML](0) [PDF 1.09 M](684)
    摘要:
    结合浙江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现状,贯彻实施浙江省“十四五规划”、《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针对浙江嘉兴市、温州平阳县和丽水遂昌县设计名为“梦回江南”浙江红色旅游目的地设计 的整体方案,深挖其红色文化,结合其红色文化内涵、秀丽山水,推出“红 + 古”“红 + 绿”“红 + 康养旅游”等 融合型旅游活动路线,设计了“梦回 21,忆昔抚今”“入梦寻故人,只见水墨江南”“江南故地颐养,不羡鸳鸯 不羡仙”三个主题旅游体验活动,旨在回顾浙西南峥嵘岁月的革命历史,关注粟裕、刘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 战斗足迹,发挥红色根据地主题教育功能,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吾辈砥砺前行。
    16  地域文化在旅游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朱慧吕雯
    2021(25):49-51.
    [摘要](6) [HTML](0) [PDF 1022.97 K](900)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历史条件和文化发展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城市在旅游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新时期,积极有效提高自 身竞争力,开始重视城市品牌形象设计。希望以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刺激城市旅游业发展, 带动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简析地域文化和城市品牌形象,以及地域文化和城市品牌形象的内在关 联,明确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城市品牌形象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地域文化在 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高效发挥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价值。
    17  抗战时期峨眉山旅游交通设施与食宿问题研究
    缪清清
    2021(25):52-54.
    [摘要](94) [HTML](0) [PDF 1.03 M](451)
    摘要:
    抗战时期,峨眉山游客骤增,客观上推动了峨眉山旅游交通与食宿设施之改善。战时,出入峨眉山的 旅游路线,以重庆、成都、乐山三个城市为主,水陆皆备。游客登览峨眉山以滑竿和揹子为主。旅客选择食宿 县城或山中,其中,县城旅馆、饭店数量有限,山中则主要仰赖寺庙,各庙之食宿各有特色,价格随海拔不同而 略有差异。
    18  旅游区酒吧现状分析与经营模式创新
    高馨
    2021(25):55-57.
    [摘要](224) [HTML](0) [PDF 1.01 M](67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吧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大量酒吧开始在城市和各地旅游区中 涌现,为人们带来了新鲜的娱乐体验,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旅游行业中,酒吧作为其重要的附属产业 之一,是广大游客寻求放松,与人交流的一个休闲场所,同时也对旅游区的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一些知名的 “网红”酒吧,甚至成为某些旅游区的招牌,为旅游区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一些旅游地酒吧甚至已经成为了当 地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酒吧游客的旅游体验,探寻旅游区酒吧的健康发展路径, 提高酒吧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旅游区酒吧的经营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经营模式的创新路径展开 探讨。
    19  国内网红打卡与日本圣地巡礼 对振兴地方经济的比较研究
    封珍玮吴倩倩王士红魏聪牧张莉
    2021(25):58-60.
    [摘要](252) [HTML](0) [PDF 1.10 M](810)
    摘要:
    网红经济是具有互联网特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已渗透到多个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模式。日本 圣地巡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成熟,与网红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日本圣地巡礼的成功案例加以剖析借鉴, 探讨如何在国内借助旅游网红来振兴地方经济是本文研究课题。
    20  “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南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郭连心孙中雯
    2021(25):61-63.
    [摘要](9) [HTML](0) [PDF 1.02 M](488)
    摘要: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在市场需求、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府支持 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河南省 体育旅游的情况调查,本文认为河南省虽然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缺乏全面规划与建设不力等问题,为 此针对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希望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依法治理,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旅游产品, 培养专项服务人才等措施,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1  全域旅游背景下泰安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及对策研究
    王毅李媛媛
    2021(25):64-66.
    [摘要](60) [HTML](0) [PDF 1.02 M](888)
    摘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已经步入转型发展阶段,旅游空间的全域化特征愈发明显,而 休闲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柱。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高品质的追求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型升级,我国的旅 游发展正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趋势转变,“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 求以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本文以泰安市为例,通过分析泰安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泰安市休 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推动泰安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
    22  基于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刘彬王娟娟陈雅妮彭兴娟
    2021(25):67-67.
    [摘要](23) [HTML](0) [PDF 1.03 M](459)
    摘要:
    随着我国红色旅游的国际化大发展,我国旅游市场对旅游人员以及研学旅行人才提出了新标准、新要 求,本文通过基于井冈山红色文化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探讨如何培养符合红色旅游市场 需要的旅游人才。
    23  基于第二课堂的导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彭健怡
    2021(25):70-72.
    [摘要](5) [HTML](0) [PDF 1.03 M](426)
    摘要:
    文旅融合背景下,现实情况对导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普遍有明显的不适应状 况,主要表现在核心素养缺失。本研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依托于第二课堂的社会服务实践,以提升导游专业 学生核心素养。
    24  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旅游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施嘉玥
    2021(25):73-75.
    [摘要](13) [HTML](0) [PDF 1.03 M](418)
    摘要:
    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旅游商 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结合旅游商务英语发展前景,对旅游商务英语提出了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优化教学模 式的具体策略。
    25  高职院校“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 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黄婧张红升
    2021(25):76-78.
    [摘要](115) [HTML](0) [PDF 1.04 M](658)
    摘要:
    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是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润物无声融入其中,能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形式单 一的教育方式,而使思政观融入各个环节。本文基于国际化专业特点,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群体性格特征,以 《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实例,给出了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建议,阐述了高职院 校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实践和深入探索。
    26  后疫情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 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李思佳李思洁耿姜月何晓丽
    2021(25):79-81.
    [摘要](889) [HTML](0) [PDF 1.05 M](2722)
    摘要: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内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统计湖北省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2016— 2020 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并结合对 2020 届毕业生的问 卷调查情况,综合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学生、学校及政府 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27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徐波李韬张春燕
    2021(25):82-84.
    [摘要](160) [HTML](0) [PDF 1.13 M](719)
    摘要:
    本文从课程思政与导游业务结合的背景、意义出发,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得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 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针对教师结构有待完善、思政素质能力局限、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教 师结构、提升素质能力、改变考核模式的对策。
    28  课程思政理念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新模式探究
    唐炼文
    2021(25):85-87.
    [摘要](22) [HTML](0) [PDF 1.05 M](418)
    摘要: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目前职业院校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融入课程思政 理念 , 也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适应当今社会大环境的需求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更是提升职 业院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29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 旅游英语课程“三教”改革探究
    张金燕
    2021(25):88-90.
    [摘要](9) [HTML](0) [PDF 1.14 M](550)
    摘要:
    由于旅游服务的涉外性,旅游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开 展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实用性。本文通过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近三年实习及对毕业生开展调查,分析就业 初期旅游英语应用情况、学生所学与所用的差距,提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30  基于职业能力的旅游景区营销课程创新研究
    胡燕
    2021(25):91-93.
    [摘要](74) [HTML](0) [PDF 1.14 M](452)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不同的旅游项目不断涌现,且规模逐渐增大。多数旅游景区的管理过于简 单,同时,缺少统一的管理制度及标准,需要景区做好复合型人才储备工作,也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培养提出 更高要求。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旅游景区营销课程。 文章对以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的旅游景区营销课程创新进行了策略性研究,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和线上、 线下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其课程改革,尤其是线 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31  需求导向的旅游英语学习模式探讨
    孙娟孙一帆李顶
    2021(25):94-96.
    [摘要](75) [HTML](0) [PDF 1.06 M](688)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旅游专业英语学习过程,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偏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缺 乏良好双语环境等问题,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融合中西文化、打造国际化学习模式、提供良好的双语课堂 环境和构建合适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平台出发,讨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学模 式以及学习模式创新的方式方法。

    当期目录


    年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当代旅游 ® 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58938号;公安备案:网联备案号11010502039820